头重脚轻,调理需辩证

2021-3-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蓝字,开始您的中医之旅吧

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头晕、走路头重脚轻的现象,这会使人在走路的时候感觉发飘,就像是喝多了或者是走在棉花上一样。

如果只是在熬夜、醉酒、劳累等之后偶尔出现,多在休息之后缓解,只要以后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只是短暂性的大脑缺氧。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出现,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甚至出现晕倒,影响日常生活,那就要引起注意了,这很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

     

从中医角度来说,头重脚轻属中医“头重”“头晕”范畴。调理要注意辨虚实。

  

     如果头重脚轻的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眼干目涩、毛发干枯易落,可能是肝肾亏虚。《黄帝内经》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热生风、肝阳化风,皆可头晕。肾阴亏虚,水不涵木,精虚血少,血不养肝,肾病及肝,可发生头晕。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气血亏虚、房劳伤精以及老年肾亏等都是造成肝肾不足的原因,可以通过滋补肝肾、平肝熄风等方法改善头重脚轻的症状。临床调理应以肾经补法为主,同时多泡脚,刺激神经的涌泉、太溪穴。

  如果头昏沉重而脚轻,活动后诱发或加重,属于气虚。气虚不能升提清阳,活动更耗气,清阳不升则头昏头沉,多伴有易疲劳、活动后自汗出,或有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或有低血压等。临床调理以补脾经为主,同时配合饮食,多吃些山药、薏米等健脾益气。   实证导致的头重脚轻,当归于痰与瘀。中医有“无痰不作眩”之说,过食肥甘、脾胃损伤、脾失健运则会生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自然表现为昏昏沉沉、头重如裹,这类人群的舌苔通常都是白厚腻苔。此种眩晕,调理应以健脾化痰为主,应补脾经,泻胃经,同时重点在丰隆、阴陵泉等穴转罐。

  除了痰导致的头重脚轻,“瘀血”也是眩晕的重要病理因素。各种原因所致血行不畅而凝滞,导致瘀血内阻,发生眩晕。此类眩晕,临床调理以活血化瘀为主,脾经走罐,同时在膈腧、血海重点转罐加强行气活血的效果。   日常头重脚轻多发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熬夜,不要过度用脑,切忌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好血压、血脂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要做好二级预防,避免高危因素。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最好及时就诊,避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11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