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真瑜伽产后妈妈都有的这个症

2020-10-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801.html

道骨禅心儒风可范

真如泰象瑜伽堪师

-Namaste-

瑜伽链接你我

?

对于怀孕前身材苗条的妈妈来说谁也无法面对产后松松垮垮的肚子原本期待着产后能够快点恢复身材没想到坐起来的时候肚子上赘肉是耷拉的躺下去的时候肚子上赘肉是瘫软的产后的大肚腩无法回收回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能是因为你的腹直肌分离了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正常未分离的腹直肌是维持人体良好核心稳定性的其中一部分,能够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主要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腹白线被拉伸和变薄,使原本平行并列的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处的位置分开,此种现象称之为腹直肌分离,会直接导致腹壁松弛。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腹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肚皮两边的肌肉被逐渐长肥的宝宝拉扯开,失去了弹性,现在无法靠拢,松弛成老太太,又瘦不回去,节食减肥也毫无用处!此外,你用力屏气的时候能摸到肚子上有个大洞,情况严重的,还能摸到肠子在蠕动,甚至需要手术治疗!这个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普遍存在,产后妇女几乎百分百中招!只是每个人分离的程度不同。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是什么?◆诱因:生理方面的原因

一般来说,女性在怀孕后,其会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导致腹白线连接处不断变软、变松弛,此外,妊娠子宫也会不断增大,进而形成膨隆,这时,就会将腹直肌向左右两边硬性拉扯,一旦当其超过腹直肌肉弹性的极限时,皮肤纤维就极易发生断裂,也就是,腹白线连接处会被其拉断,那么腹直肌就发生了分离……

◆诱因:饮食方面的原因

正常来说,女性在妊娠期间,为了能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是需要不断摄入各种高热食物的,那么此时,就会引起体内脂肪的不断积蓄,从而导致其形体肥胖,导致肌肉组织的弹性快速下降;而另有一些女性,则是因为早孕的反应、厌食等众多原因,其摄入食物过少,导致营养不良,从而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不足,间接诱发腹直肌的分离。

◆诱因:其他原因

除了上面说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对于部分的大龄孕产妇来说,随着其身体各机能活性的降低,皮肤肌肉弹性的不断下降,那么腹直肌分离出现概率、严重程度也会更高,因此,产后恢复所需时间也就更长。

腹直肌分离有哪些危害?

腹直肌分离对身体有哪些有什么影响,除了对体型的影响,腹直肌分离的危害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腰背疼:

严重可累及臂部疼痛,影响行走。长期这样,腹横肌受累,腰肌劳损,有导致脊柱病变的可能。

2.脏器下垂:

腹直肌分离严重者还可使内部脏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3.影响体态:

女性发生腹直肌分离,最直观的“危害”就是:让她们的体态变得极度臃肿,这可是影响个人的形象!

4、导致脐疝

当产妇身体的两侧肌肉距离大于3指的时候,就属于较为严重的腹直肌分离了,这时就有可能出现脐疝,其具体表现为:小肠从腹壁突出到体表……而这,最终可能要通过手术来解决。

所以,腹直肌分离需要好好修复产后妈妈们一定要牢记,如果出现了腹直肌分离千万不能等,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身材曲线,无论您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需要进行腹直肌修复!否则,不仅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如果你打算生二胎,可能还会增加顺产的难度!如何确定腹直肌分离

1.双腿弯曲仰卧于地上,暴露腹部,然后腹部用力屏气并抬起上身(使腹部肌肉保持紧张)

2.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垂直深入腹部,会感受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

3.用手指大致测量测量左右两侧腹肌的宽度。

正常范围:2cm以内。

需改善的:2-3cm。

需及时就医:3cm以上,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可能会引起疝气,需要及时就医。

产后运动有自己的套路,别自己瞎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绝对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尤其是仰卧起坐!因为这会使分离的情况更加严重

瑜伽产后修复是预防和解决腹直肌分离最有效安全的方法。专门针对产后妈妈重新建立身体机能,改善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臀部松弛下坠、骨盆松垮、乳房下垂、疏解心理压力。

如果你的腹直肌分离程度不是太大的话,建议您去专业瑜伽馆进行训练,不要随便自己练习,错误练习会造成损伤,而且建议宝妈们,要预防腹直肌分离,最好是备孕期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加强腹肌,避免不正确的姿势,维持正确的骨骼排列,建立腹部肌肉的弹性。

瑜伽从来都在我们跟前,愿你与瑜伽相亲相爱,不管不顾地共度余生。有一种生活叫瑜伽

换个角度看世界

详情请到会馆咨询

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jczd/10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