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中医揉腹特色疗法腹诊是如何诊断疾患的
2020-10-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民间揉腹特色疗法:腹诊,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探寻腹部病灶所在,最终的目的是得到治疗。
一、腹诊是如何诊断疾患的?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故气血俱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对人生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脏腑活动、血液循环,津液输布,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动力。
常说,“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好处: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你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必是个将来的隐患。
脾胃是后天之本,肠脑与颅脑同根。衰老首先出现的是脾胃不和,导致营养吸收下降,肠道内环境失调,庞大的内分泌系统紊乱。通过手的感知获取对腹内脏器病变的感应,能够迅速调整脏腑经气,帮助人体实现代谢平衡。
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则会腹中咕咕水声,这是在推动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泄,遗患无穷。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有人长期睡眠不好,或眠浅易醒,或辗转难眠,或噩梦不断。
只能靠安定来麻醉神经,真是痛苦不堪。建议您赶紧推推肚子,您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那么从此以后,您就可以告别漫漫长夜忧愁枕,一觉睡过日三竿了。
推腹时,发现有的人肚子鼓鼓的,按下去不痛,但是象个皮球,这怎么办呢?,必须先放气,放气的方法很多,“萝卜能通气”“吃豆爱放屁”,这类民间疗法都很好用。
也可敲打胃经,针刺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穴。爱出现这种症状的,多是有事儿总闷在心里的人。这种人肠胃时常会出现问题,或痛、或胀、或腹泻。他的痛点在较深层的地方。
有的人肚子痛点很多,能用“推腹法”推开的多是暂时的气结,还有用此法推不开的,通常这是气滞时间很长,已经有瘀血阻滞其中了。这时,可查看痛点压在何经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这条经的穴位,就可帮助打通瘀滞。在敲打和按摩时也可同时在腹上痛点针刺或拨罐。
还有的人,肚子软软的,按压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会觉得腹中闷胀不舒,这通常是中气不足,气血过少造成
还有人胸窝下用手一推,咕咕有水声。开始时水声很小,推的地方还有些痛,这是“浊气裹水”,越推水声越大,打了几个嗝,或放了屁以后,整个肚子就成了水声一片。这时是把死水给推活了,很快就可以从膀胱排出了。这种浊水你不将它排出,它可以长期停在胃肠之间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行。
为什么有些人,不爱喝水呢?是因为本来就有水堵在胃肠之间,下不去,如再要按西医的倡导,每天喝几千毫升的水来排毒,那就先水中毒了。所以喝水能排毒也可中毒,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好。
二、腹病推拿适应症:
脏腑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揉脏腑,气血经络皆动,动则生变,变异为常,异则病,常则健,健则脏调腑通,诸病全消,疾病自无。
腹诊对人体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病变效果显著,尤其对脾胃虚弱、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前列腺增生、肥大、妇科疾患以及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失眠等疗效尤为突出。
内科:
胃脘疼、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秘、溏泄、腹痛、腹胀、失眠、手足寒凉、中风后遗症等。对肝硬化引起的腹胀有很好消导作用。
妇科:
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儿科:
腹泻、便秘、食积、奶积、遗尿、惊风等。
伤科:
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等。
三、揉腹操作方法:
预备势:
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
按摩心窝部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21次。
第二式:
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共21次。
第三式:
推按腹中线部位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第四式:
右手绕脐腹按摩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五式:
左手绕脐腹按摩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六式:
推按左侧胸腹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第七式:
推按右侧胸腹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注意事项:
1.揉腹开始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以正身仰卧为主。
2.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揉腹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每次揉腹以30—40分钟为宜。
4.揉腹期间,由于胃肠蠕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揉腹。
四、揉腹效验
1.腹部温热:一般认真做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头脑清爽愉快: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推腹治疗的方法: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和风细雨,举重若轻的一席话却隐含着深厚的道理。来看看腹部有什么:
1.《内经·灵枢》:
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饮食之伤。
2.《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故虚邪(贼风)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出,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不可胜论。--外邪(风寒湿热等)之伤入内.
3.《难经·十六难》:
病一般都有内证和外证。
如果肝脉有异动,内证常常表现为肚脐左侧有动气,按起来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心脉有异动,内证常常表现为肚脐上侧有动气,按起来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脾脉有异动,内证常常表现为刚好在肚脐的位置有动气,按起来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肺脉有异动,内证常常表现为肚脐右侧有动气,按起来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肾脉有异动,内证常常表现为肚脐下侧有动气,按起来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情绪等原因内伤五脏,结气于肚脐周围。
(此段经文还可作为自我诊断的方法)
4.《难经·五十六难》
肝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肥气”,在左胁下的位置,大小象倾倒的水杯流淌出来的水迹。
心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伏梁”,位置下起肚脐,大小象手臂,上面到达心窝,长期不好转,会让病人有心烦不止的感觉。
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痞气”,在胃皖的位置,大小象盘子,长期不好转,会使人四肢无法使用(脾主四肢),发黄疸。
肺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息賁”,位置在右胁下面,大小象倾倒的水杯流淌出来的水迹,长期不好转,会让人时冷时热,出虚汗打冷战,喘息咳嗽。
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奔豚”,起点在小腹,上面到达心窝下,象小猪的样子,或者位置不定,时上时下。
五脏久伤,病气积聚在腹部。(此段经文还可作为自我诊断的方法)
由此可见,无论饮食之伤,外邪(风寒湿热等)之伤,还是情绪等内伤,如果久不解决,拖成各种慢性病,的确都会反映在腹部,反过来再看“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这个话,真是一言以蔽之!俗手愈演愈烦,徒增迷惑;高手化繁为简,一语中的。
再看解决之道,“为什么我把“推腹法”说成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健康法,那是因为它就好比是家里的一把大扫帚,你每天用它来扫一扫,身体里哪还会有那么多的垃圾呢?没垃圾那些可恶的小东西还会来吗?”晨起见霜,当知天下之欲寒。何必非要等到冰冻三尺,积重难返呢?洞其先机,灭祸患于萌芽,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
补注:腹诊判断虚寒还是实热体质的方法:
触摸腹部皮肤凉热,可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按之不温或冷,为寒证,喜温暖的手按抚,为虚寒证;
按之发热甚至灼手,为热证,喜冷物按放,为实热证;
肚脐下少腹冰冷,为阳气衰微,病势沉重之象;治疗后肚脐下转温,是阳气渐有恢复的佳兆。
如果中脘以上感觉燥热或正常体温,而中脘以下摸起来却较凉,这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
这张图表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
河图布数口诀: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脏腑归属区域歌: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第1区:肾系区域主肾脏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第2区:脾系区域主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对饭量大却不长肉的人,长期按摩第2区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的低落情绪。—“脾在志为思”第3区:肝系区域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第4区:胆系区域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第5区:中央区,脐部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的意思。关于在脐部用温补药物熏蒸以期强健补益方法,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脐中为性命之根,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类药物都是“用于皮肤,以气感肾家相火”获得暂时疗效,长远来看恐怕会透支人体的元气。第6区:大肠系区域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第7区:肺系区域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肺脏虚弱造成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肺主皮毛”第8区:胃系区域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肝木气盛会克制胃土,造成足阳明经的各种反应。所以因为气恼或者情志不舒造成的头痛和女性乳房胀痛,按摩第8区的反应点会取得效果。第9区:心系区域心脏的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的各种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等症状,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都会取得效果。心脑血管异常造成的眩晕、失眠,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也会有效。
“9”管颈椎、心脏、头部和小肠;
“4”管左上肢、脾胃,如果在这个部位摸到不规则的团状的硬块,就预示着糖尿病;
“6”宫位于水道穴,管肺和大肠,便秘的时候可以按摩这一宫;
“2”管上肢和中焦,与胆囊、代谢有关;
“7”管躯体右侧,与肝脏健康有关;
“5”管丹田和黄庭,和脾胃相关;
“3”管躯体左侧;
“1”管任脉下端,腰骶部的疼痛和它相关;
“8”管左下肢、肺和大肠。
精彩文章推荐
腱鞘炎病因:临床上很常见,原因有二!
腱鞘炎手法:好多年轻大夫不是很清楚!
暝眩:大病将愈的征兆,何为暝眩反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