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第一方,脾气肝气肺气心气肾气

2022-8-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784193.html

药能治病,医乃传方。溯源古今,治病良方当数十大名方。在十大名方中有一方独具特色,配伍精当,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它就是脾胃大家李东垣在行医诊治中耗费诸多心血琢磨出来的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它的主要成份有黄芪,人参,白术等。而它的功效就是具有补中升阳的效果,对于由脾胃虚,气虚引起的各类的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比如说它对于脾胃气虚而引起的乏力,少气,饮食不振,容易气短,气血不足,爱出汗,胃下垂以下各种的内脏下垂等都有好的治疗效果。

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病证是非常广的,既可治内伤病,也可以治外感病;方药加减(主要是加药)是极其灵活多变的,补药、泻药、寒药、热药都可以加用,不拘一格。但万变中有其不变的根本,也就是适应症只能是“内伤”(外感病也是在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脉主要出现在右关,病变的主要病位在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五脏六腑的中心,脾胃这个轮子要是不运转,其他五脏六腑都得瘫痪。无论你得了什么病都别忘记要好好调理脾胃,只要把脾胃调理好了,很多病不攻自破。如果你吃得下饭,并且消化得了,哪怕你百病丛生,没事。如果你看起来啥病都没有,就是吃不下饭,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一场大病。

这个方子是气虚之人必须要知道的方子,它可以补一身的气,脾气、肝气、肺气、心气、肾气,但这个方子重点补的是你的脾气。

组方: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9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水煎服。(剂量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医宗金鉴》:“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甘草补中气”。因此三样加在一起,可补全身之气。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当归补养营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可提升下陷之中气。

辨证要点:少气乏力、面色?白、舌淡、脉虚软无力。

补中益气汤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但是因为丸药量少性缓,因此在发病期间最好加量服用,否则效果不好。

那么,气虚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气虚之人,一般会出现少气懒言的情况,没有力气讲话,甚至出现有口气在胸口提不上来的情况;经常神疲乏力,无精打采的,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甚至心悸。面色晄白,没有光泽。

气虚之人,往往会感觉自己怕风,总是觉得体表怕被冷风吹到,而且,确实风吹草动过后,就会打喷嚏,甚至感冒。

吃饭以后,往往四肢无力,躺到沙发上就不想动弹,这是因为「脾主四肢」的缘故,饭后感到脘腹胀满,消化缓慢。

稍微一运动,就开始自汗,动辄气喘。身体开始出现赘肉,软软的,喝水都长肉,尤其是腹部,俗语说“胖人多气虚”就是形容这种状态。

气虚严重了,还会出现水肿,甚至内脏器官下坠的情况,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等,还有的人会因为气虚而导致出血,比如女性的月经量超大等。

气虚的人,舌头会胖大,舌边会有齿痕,舌苔会满布,舌苔上面会有比较多的唾液。

以上这些情况就是气虚的表现了,说到补中益气汤就不得不一起说说归脾汤。

这两个方子针对的脏器都是脾脏,而且均是补脾益气的方子,两个方中都用了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这四味药,这两个方都可以治疗因脾气虚导致的饮食减少、体倦肢懒等病症,但这两个方剂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配伍升阳举陷之品,重在补气,但补气的同时又可升阳,它主要治疗的是因气虚所导致的气虚下陷所引起的子宫脱垂、胃下垂等和气虚所引起的发热,这种常有口渴喜热饮(因痰所导致的也有这种表现)、自汗、气短乏力等症状。

归脾汤治疗因心脾气虚所导致的病症。由此可见归脾汤虽然以补脾补气为主,但它并不只是治疗脾气虚证,它也能治疗因心血气虚所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乏力等症状。

除此之外,归脾汤还有个功能就是止血。但它又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专门用于止血的方子,全方没有一个止血药,但它止血效果却是很好,因为身体出血有很多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出血都是由血热引起的,所以不同的出血症状需要用不同的药去止血。

脾的生理功能之一就是统血,让血在脉内循行,防止血溢出脉外而造成出血,但如果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的话,就会使得血液溢出脉外,造成出血,而归脾汤治疗出血证时就是治疗这种原因所导致的出血。这种原因所导致的出血常常量多色淡,淋漓不尽。

两方都有人参、白术、黄芪、甘草,但在两个方中所起的作用却有许多不同。

在归脾汤中黄芪是君药,主要作用是补脾益气,人参、白术属于臣药,主要作用是配伍黄芪,以增强黄芪补气益气的作用。炙甘草为佐使药,它既可补益心脾之气,充当佐药的角色,又可调和诸药,发挥使药的作用,重点在补心脾之气。

在补中益气汤中,黄芪为君药,既可补中气、固表气,又可升阳举陷,人参和甘草为臣药,人参能够大补元气,炙甘草可以补脾和中。君臣相配伍,黄芪补表气、人参补里气、炙甘草补中气,可大补一身之气。

白术在此方中为佐药,可补气健脾,助脾之运化,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得气血能够源源不断地得以产生,这个方可补一身之气,以此来治疗气虚下陷和气虚发热。

总的来说,补中益气汤重点在治疗因气虚所导致的发热和脏器下陷,归脾汤重点在治疗心脾两虚证和脾气不能统血所导致的出血。

后世医家在使用补中益气汤时也多加减及合方使用,但灵活性远不及李东垣。具有代表性的加减有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和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读《薛氏医案》和《寿世保元》随处可见。

脾胃不足,痰湿易滞,理应加茯苓、半夏;补中益气汤治“元气脾胃之虚”,六味地黄丸治“肾水真阴之弱”,“二方兼而济之,乃王道平和之剂”,合用似极为高明。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去认识,则茯苓、半夏沉降有余,六味地黄丸降入下焦,皆不利于“升其阳”。可见,不解东垣本意,随意加减极易“动手便错”。

误用极易坏事,于是后世医家提到了补中益气汤的禁忌症。如张景岳说:“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柯琴说:“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这些论述对后学者的临证是极其有用的。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看来,这只是低层次的、形式上的认识。

实际上,内伤脾胃病证中,肾虚完全是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只是用药时需斟酌升降浮沉。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hlcs/12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