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拔罐伤害自己实用中医

2021-8-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与爱同行 http://pf.39.net/bdfyy/jdsb/200316/7805810.html

拔罐是中医养生的物理疗法之一,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家用养生法。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在家进行拔罐养生,尤其是觉得自己全身酸痛,寒湿严重的时候,拔上两罐,瞬间觉得整个人都精神了。

虽说这拔罐疗法可以缓解病痛,却依旧不是人人都适用的,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我们可决不能忽略!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扎针拔罐,病好一半。"拔火罐是我国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之一。

一、功效及作用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二、哪些人不适合拔罐?

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皮肤丧失弹性者不宜拔罐。

体表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三、拔罐的时间

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果走罐之后再留罐,则留罐时间更短,以免造成起泡。如果出现水泡,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出现水泡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能提示我们身体出现状况。

拔罐时出现水泡、水肿和水汽,为湿盛或受湿邪所致。水泡呈血红色或黑红色,兼见身体发热、有热毒,为久病湿夹血瘀;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痧和发热,为寒凝证、瘀血证;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为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为风证。

四、禁忌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者不宜拔罐。

2.全身高度浮肿者不宜拔罐。

3.皮肤高度过敏、受术部位皮肤破损、溃烂,或外伤骨折部位静脉曲张处,或癌肿恶瘤部位、皮肤丧失弹性者不宜拔罐。

4.五官部位、肛门及心尖搏动处不宜拔罐。大血管附近、浅显动脉分布处和瘢痕部位不宜拔罐。

5.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6.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

五、注意事项

1.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吸附力过大或时间过久,有时可使拔罐部位的皮肤起泡。

2.初次应用拔罐及体弱、紧张、年老、儿童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人,宜选小罐且拔罐的个数要少,选卧位并随时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处理。

3.拔火罐时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

4.拔罐时不要移动身体改变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时,罐具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5.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泡无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6、拔火罐要由专业医生操作。拔火罐采用一种叫作闪火法的技术。该技术在拔罐前,需先把棉球浸入浓度95%的酒精,然后再放入火罐里,操作不当很容易烫伤烧伤。因此,拔火罐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或理疗师来做。

脾有邪沉于两胯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肝有邪沉于两腋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心肺有邪沉于两肘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肾有邪沉于腘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谈起中医,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针灸推拿正骨。其实,还有一种治疗方法,经常被忽略,但没有任何人遗忘。举个例子,拔罐!

中推授课专家栗彦萍老师,根据18年的临床经验,结合恩师李茂发传授的达摩正骨手法,总结出新型中医绿色正骨新理念、新技术的“罐疗通督正骨术”。

栗彦萍:中推专题授课专家,中推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栗氏罐疗通督正骨术》创始人,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达摩手中医正骨第四代亲传弟子,年全国中推杯“中华好手法大赛”第二名。先后进修中医针灸研究所,临床18年,用独特的“罐疗通督正骨术”治愈无数疼痛患者,深受广大患者青睐。手法安全快捷、施法轻柔、效果极佳。

学员反馈

疗法介绍

罐疗通督正骨术

疗法特点

1.快:罐疗5-10分钟完成,易学。

2.准:罐诊准确定位,手法施术力度易懂,使用方便。

3.效:安全有效。

六大功能

1、催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疏经通络

2、清除:清除人体浅层的外邪,防止继续向深层传变。

3、疏通:解决经络瘀滞不通的问题。

4、整建:整合机体正邪,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的原有秩序,调和脏腑。

5、正脊:筋柔骨正,骨正筋柔。

6、免疫功能提高:增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

课程安排

罐疗通督正骨术

第一天:

罐疗通督正骨术研发史、罐诊及罐疗十大手法,.行罐、抖罐、旋罐、摇罐、闪罐、滚罐、定罐、发泡罐、血罐、整形美容罐及注意事项。

第二天:

强化手法,规范操作。

第三天:

上焦:

即从头部到肩胛骨下,包括喉咙管、心、肺(又称:心肺区)常见病:耳聋耳鸣、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声带嘶哑、头痛、偏头痛、头汗症、眩晕、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脱发、中风后遗症、面瘫、三叉神经痛、老年性手颤、四肢无力、肩周炎、颈肩疼痛、落枕、外感、发热、咳嗽、口干、化痰。

中焦:

肩胛骨下到胸12(又称:肝胆脾胃区)常见病: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肠炎、老年性便秘、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麦粒肿、乳腺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呃逆、胁痛、乳房胀痛、乳腺结节。

下焦:

第12肋骨至脚底涌泉(又称:肾水区)常见病:月经不调、阴道疼痛肛门坠胀、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炎、肾炎、尿频、膝关节炎、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膨(突)出症、膝骨关节炎、老寒腿、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力低下。

第四天:

栗氏罐疗美容调理方黄褐斑、湿疹、带状疱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痤疮、雀斑、黑眼圈、眼袋、皱纹淡化、面部整形,预防保健调理法扶阳罐,平衡阴阳罐,排毒调理罐,臀九罐,脏腑五罐,瘦身美体罐,美臀提高激素水平罐,骨盆错位、高低肩。

开课通知

由栗彦萍老师主讲的“罐疗通督正骨术临床技术精品推广班”将开课于

05月11日--05月14日(4天,10日报到)北京

学习费用:(办理会员打九折)

点击了解中推会员办理流程

报名热线

高景超(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hlcs/11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