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普丨补药之长黄芪

2021-3-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白癜风中药 http://m.39.net/pf/a_4633653.html

一、黄芪、北芪、正北芪

黄芪的“芪”是一个药名专用字。原来的写法是“黄耆”。耆字的原意是年长,民间有六十(岁)为耆之说。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耆。“补药之长”是说它补气的功效非常之好。

因为黄芪主产我国的华北、东北。所以,南方人常常将黄芪称为“北芪”。特别是有的老广东人,甚至不知道北芪就是黄芪。

不过通俗的“北芪”和中药行业的“正北芪”不相同。只有山西浑源产品才称为正北芪。正北芪的皂苷含量比其他黄芪高很多,特别对中老年人效果更加明显。

二、黄芪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黄芪产我国山西、内蒙古、东北、陕西、甘肃等地。山西晋北的浑源、繁峙、应县、代县、广灵一带产量较大,质量最优,是顶级黄芪——正北芪的产地。浑源被誉为“黄芪之乡”。“浑源芪”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芪药材

黄芪饮片

三、药典对黄芪功效的定位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四、黄芪与炙黄芪的比较

药典把炙黄芪单列在黄芪之后,表示黄芪(生品)与炙黄芪的功效有差别:

五、两个故事的启示

有个中年女士,患胃下垂,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后来有人告她试一试“黄芪炖猪肚”。就是把黄芪放进猪肚,用砂锅炖,把猪肚炖烂,取出黄芪,吃猪肚喝汤。三个月后病痊。至今十几年再没有胃下垂。吃猪肚当然管用——民间讲究以脏补脏,但黄芪也功不可没,因为黄芪能补气升阳,提升下垂内脏。

再有我的一个学生体虚,冬天特别容易感冒,我让他从立冬开始服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共研细末,每天10克,早晚2次冲服。吃了一段时间,一个冬天没感冒。

猪肚炖黄芪

六、黄芪预防感冒的方法

预防流感,中医的原则是扶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研究证明,黄芪能有效增强免疫功能,是扶正气的最佳选择。1.玉屏风散

黄芪30g、白术60g、防风30g。

研成极细粉末,每天两次,每次5~10g。大枣煎汤送服,效果更好。也可选用玉屏风颗粒、胶囊、口服液。

2.芪枣陈皮汤

黄芪30g、大枣10枚,陈皮6g。

煎汤约ml,每天上午、下午各服约ml。

可增强抗病力,防止感冒发生,还能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同时又可以健胃。

3.黄芪山药粥

黄芪30g,山药60g(研粉)。

将黄芪煮汁ml,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日1至2次。适于糖尿病日久,脾肾虚弱者。

4.黄芪丹参茶

黄芪10g,丹参5g,泡茶喝。

黄芪补气,丹参活血化瘀,两者配伍,既能激发胰岛和肌肉的潜在能力,又能兼顾到血糖对血管损伤导致的血瘀诸证。所以,可以作为糖尿病人日常的保健药茶。没有糖尿病的四五十岁的人,身体总感到疲劳,又担心自己的血管状况,也可以常喝这个保健茶。

七、用黄芪的注意1.身体壮实者勿用。虚则补之,不虚用补,越补越坏。2.不可过量,黄芪防病每天15g左右,过多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如果出现,用橘子皮泡水喝一天就会解除。

文章作者:王满恩、刘晓春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安有约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hlcs/11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