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胃下垂 > 护理常识 > > 脾胃自我保护

脾胃自我保护

2021-3-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怎么治好得快 http://pf.39.net/bdfyy/bdfzd/160807/4927619.html

“老十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胃肠病,治疗其病证也可以选用。

概括地说,对于一切胃肠病证不论其虚实寒热,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使用手法补泻,都可以首选“老十针”。

例如胃脘痛、腹痛、呕吐、腹泻、食滞、便秘以及胃下垂等。从临床实践来看,基本上包括西医所谓的胃炎、胃痉挛、溃疡病、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等症。

用于胃脘痛,治胃痛的寒实证、实热证均用泻法;

治虚寒证针后加灸;

且以中脘为主,针刺深度为一寸半至二寸,王乐亭老医生对于中脘穴的针刺深度较一般为深;

足三里穴的针刺深度为二寸。

对于气、血、痰、痰、食、湿、虫所引起的实证胃痛,也都用泻法。

对于腹痛、腹泻,则以天枢为主穴,天枢针刺深度为一寸半至二寸;

对于少腹痛、妇科病,以气海的主穴,针刺深度为一寸半至二寸;

对于腑实、便结,也以天枢为主穴,用泻法;

对于胃下垂,除选用“老十针”方外,突出的特点是用天枢透中脘,可以升提胃腑,也可以天枢透下脘以托胃腑,上脘、下脘一般针刺深度为一寸半。

2

配合选用“老十针”的情况

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生化之源,所以调理胃肠关系人体气血之充和与否。

因此,对于气分病、血分病以及由于气虚血滞所引起的病证,通过调整理脾胃,使之后天化生有源,气血疏通。

再者,“老十针”方以中脘、足三里为主,中脘主调中州,足三里百病皆治,所以此方也可用于其他病证。

例如,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加用“老十针”以作辅助之用。

特别是对于半身不遂兼见脾胃呆滞、二便失调等证候者,多于原治法一个疗程(12次)之后,加用“老十针”6次。

如果一般情况恢复较好,也可以用“老十针”来收功,直到完全恢复为止。

对于半身不遂、肢体消瘦、瘦软无力的患者,本着“治痿独取阳明”之理,也可选用加“老十针”,以提高疗效。

属于素体气血两虚、食纳不佳、脾胃不和、甚或夜寐不安、易醒、惊悸者,包括西医所说的神经衰弱、慢性病的恢复阶段,在治疗期间加用“老十针”,能改善体质状况,协同镇静安神。

外伤性截瘫者,配合选用的方法同半身不遂。

月经不调,多属气血为病。“老十针”中的上脘、中脘、下脘与气海均为任脉腧穴,而中脘又为胃之募,故有“任脉隶属于阳明”之说。

所以,对于气血不足、月经量少、血虚经闭以及更年期综合征,见有脾胃运化虚弱等证者,在原治疗期间均可选加“老十针”。

通过治“阳明”以调冲任,实属巧妙之用。

癫痫者也可在原治疗期间加用“老十针”,且以中脘、内关为主穴,特别是对于饭后容易发病、发作时呕吐严重,常配合选用。

对于内关的针刺深度他要求比较浅,一般均为五分左右,不可深刺,深刺则超出其经穴范围,反而起外关穴的作用,此点不可忽略。

3

“老十针”的加减变化情况

王乐亭老医生临床应用“老十针”,有时也根据病情而随证加减。

一、去上脘、下脘加章门(双)

“老十针”又称“老实针”。“十”与“实”音相似而含义有别,“老实针”的“实”字有“实脾”之意。

章门,足厥阴肝经腧穴,脾之募,脏之会,脾阴藏于此,又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之会,功能为舒肝理气。肝气条达,脾胃因和,肝脾(胃)协调,生化源源不息。

一般认为气以“通”为补,血以“活”为补,所以加章门之意在于调肝脾、疏气血以实脾益气。

“老实针”的意思是根据《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的方意而衍出的。

因此,“老实针”适用于肝胃不和所引起的病证,例如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犯胃以致胃脘胀满、两胁疼痛、恶心呕吐或胃痛吞酸等证。

方以中脘、章门、足三里为主穴,共奏疏肝理气、升清降浊、补中益气之效。

更主要的是适用于素体虚弱、中阳不足、劳倦过度、将息失宜等虚弱证候。以中脘、章门、足三里为主穴,中脘加灸以温中散寒,章门舒肝益脾,全方共奏补中益气、温中散寒以期扶正固本之效。

二、“老十针”加关元、三阴交

补中益气、温中散寒、调理胃肠,适用于脾胃虚寒,或寒邪直中,或过食生冷以致寒盛腹痛。

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补中脘壮胃气而散寒邪;泻足三里以引胃气下行,降浊导滞,佐上脘、下脘,安胃健脾;取天枢消导腹中浊气;补气海振奋下焦阳气;灸关元以温散寒邪;补三阴交,实乃补肝脾肾三经。

此在经循行皆通过腹部,疏通肝脾肾三经,通则不痛。

三、“老十针”加内庭

补中益气,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肠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气机阻滞,以致脘腹作痛、恶心、嗳腐或痛必泄泻、泻后痛减等证。

内庭为足阳明胃经荥穴,功能为通降胃气、和肠化滞,配合“老十针”有加强消食导滞之功。

四、“老十针”去上脘、下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

此法适用于血滞经闭或实证痛经。

方中曲骨为任脉腧穴,功能补肾壮阳、止带利尿;三阴交功能调理脾胃,分利湿热;配合关元、气海调理任脉,理气和血。

全方共奏健脾补肾、活血行气止痛之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hlcs/10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