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就想到补中益气汤,可是究竟疗效怎么
2020-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关于补中益气治疗胃下垂问题
吴保印同志:
编辑部转来你的信已读悉。现就信中所提的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王文中“胃下垂的治疗”部分,引用了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医院医院报道的材料,虽所治患者多属虚证,但用方却不限于补中益气一法。可见,证候的虚与实,只是一个大体的区分。虚到什么程度?与其他脏腑关系怎样?还要作进一步辨证施治。
(2)纵然患者是典型的“补中益气证”,补中益气汤是对证之方,恐怕也要作具体分析。比如说,此时患者除脘痛、纳差、消瘦,甚则便溏而外,尚有嗳气频频,或则食下欲呕等症状。那么,在升清举陷的同时,要不要结合“胃喜和降”这一特点,注意气机升降的合理调整?
又如,久病虚羸,给患者精神上带来痛苦,因而情志变动,这一具体情况要不要考虑?我们从事临床工作的同志大多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虽不中,不远矣”,药物未必尽同,而多能取效,有时却又是毫厘之差,而成千里之谬,一两味药的调配,却关系着治病能否奏效。
(3)病成慢性,确实是老大难,有时即便药证相当,亦未必即能取效。前人对疾病的处理总结出两条经验:一是应机,一是持重。应机是指灵活机动,随时应变;持重是指认证准确,坚定不移。药量与疗程的问题都必须讲求。
(4)“胃下垂”,是经西医学诊断而确定的病症。那么,西医学对于某一患者的诊断是否比较周全?有无其他脏器疾病同时存在(例如肝、胆疾患)?胃本身有无其他并发症(例如慢性胃炎等)?这些,都是你在处理疾病时所必须同时考虑到的。
(5)如果条件许可,余倒认为有些患者,可给以综合治疗。例如,让患者食后静卧片刻,以减轻某些症状,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王文中阐述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医院于用药的同时,配合水针与艾灸,便属于综合治疗的例子。
致敬礼!
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匋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老匋读医随笔》王乐匋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新书预告
为纪念赵绍琴老诞辰周年,
我社隆重推出《赵绍琴亲传医学全集》,
本次出版由赵老之子赵民华先生审定,
对赵老的著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全新校正、编辑。
预计12月初与您见面,
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