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有坠胀感胃下垂子宫脱垂
2020-10-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壹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出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症状,这种情况的罪魁祸者一般是气陷!什么是气陷?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气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两方面:“上气不足”,主要指上部之气不足,头目失养的病变。一般由于脾气虚损,升清之力不足,无力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致头目失养,可见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耳鸣等症。“中气下陷”,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内脏位置维系无力,而发生某些内脏的位置下移,临床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腹部胀坠感或大小便滑泄不禁等疾患。防治气陷的方法气陷是因气虚脏腑机能衰退而导致清气不升,升举力衰,内脏下垂等而产生的病变,因此治疗应以补气为主,兼以升提之品。治疗气陷常用方药是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常加用枳壳15-30克。气陷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尤与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若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致脾气虚损,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从而形成气虚下陷的病变。所以平时我们要学会养脾健脾,按揉以下穴位,有很好的效果。1、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处,是胃经上的合穴,是胃经经气必经之处,如果没有他,脾胃也就没有推动、生化全身气血的能力。用同侧的手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向下,中指置于胫骨外侧,其指尽处凹陷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每天坚持按摩、敲打或艾灸刺激足三里穴,具有健脾胃的功效。3、阴陵泉穴脾喜燥恶湿,而阴陵泉穴属于脾经上特别好的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穴位。做好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胫骨内侧髁后下方45度凹陷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按揉或艾灸此穴,具有很好的健脾祛湿功效。贰服用膏滋和中药茶方,也能达到很好的补气和健脾的功效:屏风苍生膏屏风苍生膏由古代名方玉屏风散加藿香、苍术、岗梅、生姜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固表、健脾化湿、扶正解毒的功效。适合用于人体免疫调节,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预防疫毒感染。玉屏风,由黄芪、白术、防风配比组成,区区三味药,组方虽简单却极为精妙。重用黄芪,有很好的补气功效,可益气补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燥湿有助于气血运化,还可以帮助黄芪补气;防风的作用则是发汗解表、疏散风邪,把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屏风苍生膏是在玉屏风益气固表的基础上加入苍术、藿香等健脾除湿,岗梅等清宣利咽,生姜温中和胃,全方扶正清宣,补而不滞。遵循古方古法熬制,历时30小时,历经数道工序,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使药效发挥最大化,不断浓缩成膏,滴水成珠,一勺膏值十碗汤。健脾和胃茶此为中药茶方,内有陈皮、厚朴、木香、莱菔子等开胃通肠行气中药,不仅可以健脾、还能健胃,适用于脾虚、肠胃气滞的人,平时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的人也很适合。健脾祛湿茶对于脾虚、肝气郁结的人,适用健脾祛湿茶,内有行气燥湿的厚朴,开胃、理气健脾的陈皮,补脾益气的甘草,还有疏肝理气的薄荷等中药,可起到健脾、疏肝、祛湿的作用,脾虚湿气重的人很适合这一款。
上述产品
可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