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六个母亲一
2021-1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60310/4784642.html
昨天哥哥上完篮球课领了一支康乃馨,我才意识到母亲节到了。又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群里看到一个爸爸写的妈妈的故事,我想到我的两个妈妈其实也是很温暖又各有特色的人,再接着又想到我妈妈的妈妈,我妈妈妈妈的妈妈,岁月流逝,曾经清晰的很多记忆开始模糊,为何不趁还能记得一些东西赶紧记录下来呢?
我决定写一写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痕迹的六个母亲。
第一个母亲:曾祖母
我是曾祖养大的孩子,曾祖其实是我妈妈的外婆,我妈管她叫大婆,我管她叫太太。
太太出生于辛亥革命两年后-年农历6月17。在那个年代,其实太太出生还不错。她家是中农,有土地有长工,家风也很不错。小时候经常听太太讲过去的故事,太太姓胡,她母亲似乎姓龙(或者是太太外婆的姓),是斋公(大概就是吃斋念佛的意思),心地善良,太太母亲娘家是地主(记得台湾歌手周传雄好像就是太太母亲娘家的后人),说那时候有些人家会溺死刚出生的女婴,如果他们家长工做了这种事,他们就会辞退掉,不再来往。太太似乎有两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兄弟姐妹感情很好,太太的妹妹在世时每年都会来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大概因为祖上积德,她的侄子们在地方上都很出息,有医院院长,有公务人员,舅爷爷们都很尊敬太太,我们家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人的一生是很难说的,太太的一生并不平坦。她共生了五个女儿,最后只存活了最小的女儿----我的外婆。太太嫁的本也不错,曾祖父家本是松滋西斋人士,姓文,大概家境在当地也算很是不错,有田有地,说是中农,但是据说差不多也能达到地主的标准了。曾祖父的父亲特别勤劳,从西斋山上搬到这边平原,也积攒了田地,不愁吃喝。可是在我外婆即将满月时,曾祖父因为一再被抓去做壮丁,上吊自杀了。后来,太太应是改过一次嫁,可能生活并不好,还是回到了外婆家,从此和自己的女儿后人一起生活。
我是妈妈家族最大的孩子,小时候大概一多半时间是住在外婆家,戏称去外婆家住大使馆。在我三岁那年我们家从爷爷奶奶家搬出到自己的新屋以后,妈妈每年会接太太几次到我家小住,只要有太太在,我都是和她睡,我们感情非常深厚。
我出生时太太已经七十岁了,太太一直都精瘦,手臂腿上只有皮耷拉着。我记忆里外婆似乎一直都在忙田地里的事,家里的事情好像全都交给了太太。太太要负责洗衣做饭,有空的时候会做针线,那时候我要负责穿针。没事的时候她会念各种经文,很奇怪,小时候耳濡目染,我对这些经文一直没有什么好奇,只有过一次问太太地狱是什么,有一次让她教我念过一段经文。太太一直都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与人为善,连大声说话dou很少,一点也不啰嗦,甚少听到太太说人闲话,很受人喜欢。记忆里我的外婆妈妈小姨还有舅舅们都很尊敬太太,似乎连矛盾都没有过,记忆中有几次太太还有朋友带着孙子来访。
尽管太太没有读过书,但是她的弟弟在外读的书,听的故事见的世面,都会和姐姐说,因此太太会讲各种故事,别人家的家族故事,地方志义,还有各种历史故事。自然我从太太那也听过很多故事,什么狸猫换太子穆桂英挂帅之类的故事最早都是来自于太太。还记得太太特别喜欢看包青天,陪着太太我大概看过金超群版《包青天》全集。在我记忆里,外婆有什么事都会和太太商量,太太的意见很重要,甚至有舅舅说太太是他们家实际上的当家掌舵人。
从我知事后十几年的岁月中,太太生过好几次病,医院(那时候的老人似乎都是这样),最多妈妈买点药。有几次太太在我们家感觉要不好,爸爸送她回家,我躲在家里哭,不敢送她。我们曾讨论过几次生死问题,太太说:“现在是最好的日子,新中国,以前的人想也不敢想,这样好的日子,谁会想死呢?”于是我知道,那时候的生活,有饭吃有衣穿,在太太看来已经是很好很好的,她很珍惜这样的日子,愿意好好活着。
太太的生活一直都平静而从容,甚少有失态的时候。她在世时,似乎唯一担心的就是外婆以后的生活和养老。太太去世时刚刚过完90岁生日一个月,应算寿终正寝,是她兄弟和妹妹中最长寿之人。太太名讳:胡先春,是我略略大一些问她才知道。
自太太去世,每一次梦到太太,我都会泪湿枕巾。但是近些年太太已极少入梦。
第二个母亲:外祖母
我外祖母与太太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从行事风格和生活态度基本看不出来是母女俩,我外婆胖,可能我们的胖都来自于她的基因,嗓门大,说话很直,脾气并不好,和外公常年吵架,和子女相处也不如太太那么愉快。
曾祖父唯一的弟弟无儿无女,我外祖母不仅是独生女,还是两房唯一的孩子,是小说中所说的“女户”。外祖母的叔父并不立志,婶婶也不厚道,外祖母幼年时有一段日子过得很是艰辛。但她爷爷是个顶能干的人,叔父也不死脑筋,所以外祖母上过学,家中请过先生,但可能天资并不突出,早早就招了我外公这个赘婿,很早大概十四五岁就生下我大舅。
人生的际遇对我外婆有很多影响,比如我外婆自己是独生女常感觉非常孤单,所以自己生了六个孩子。她体会了读书识字的好处,特别支持孩子读书,我大舅是博士,幺舅读的军校,妈妈和二舅高中毕业,只有三舅和小姨没有读高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供养这么多孩子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外婆在我记忆里一直都是满面风霜,他们家除了种地,我小时候外婆家还喂过很多年鸭子,无论风雨,每天外婆都要将至少一百多只鸭子赶到湖里,晚上再一只不少的赶回家。所以外婆有很多慢性疾病,胃下垂,支气管炎,风湿等等。外婆是家里的当家人,她是顶起至少半边天的人。
外婆是一个很有远见很豁达的人,她会说很多理论,比如“养儿不读书,就像养头猪”“娇儿不孝,娇狗子上灶”,“养儿要如我,要钱做什么?养儿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外婆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以前乡间有不少讨米的人,外婆毫不吝啬,从未有过看不起,至于留过路人吃饭这种事就更正常了。外婆家一直养很多猫,遗传到我妈也爱养猫,就连我妹妹也喜欢猫,只有我在这种环境长大却对这些完全无感。
外婆还是一个至孝的人,到今天,我依然认为,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个地步非常不容易,我要向她学习。在我出生那一年,外婆送走了她婶婶,但剩下来的她叔叔和她妈妈却非常长寿,两位老人一位活到90高寿,一位活到87高寿。外公是个孤儿,非常勤劳,但在有些事情上却怎么也转不过弯,比如他经常忧心如果他老得不能劳动了,如果两个老人还在可怎么办?外公外婆之间的战争大概有一半都是因为家里的老人,但是外婆从未放弃赡养老人。外婆常说,老人跟着她有饭吃饭,有粥喝粥,必不会让他们饿死。尽管外公外婆家房子非常大,但可能实在无法忍受外公的无理取闹,记忆里有两次外婆带着两位老人离家住进了公家的电房。环境特别艰苦,没有找子女抱怨或主持公道,就那样,三位老人处之泰然,这种勇气与责任,亲子之间信任与依靠,我不知道有多少儿女与父母可以做到。
曾经听到太太说起过她夭折的几个孩子,有一个似乎是哑巴,有一个非常聪明,语气里有很多遗憾。但是好像太太从未说过外婆。外婆很聪明吗?我没有感觉。很优秀吗?也不尽然。很能干吗?好像也不算。为母则刚,我觉得用在我外婆身上非常适合。外婆就如她家门前的松柏,挺立在那里,坚强,坚韧!
外婆自年初去美国大舅家,再没有回来过。去年,她失去了亲爱的小儿子,自从知道幺舅生病,她便日日忧虑不已,经常以泪洗面。年轻如我,至今依然无法接受现实,更何况是这位古稀老人。或许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也无法放下此事。但还是希望奶奶晚年能够多一些快乐,希望这场疫情散去,中美关系能够缓和一些,我们还能相见。(曾经,我叫外婆嘎嘎,大概类似武汉叫的家家,后来觉得太土,叫奶奶洋气多了,遂改口叫奶奶)
为了不遗忘,先写到这吧,有空再续~
嬉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