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可能是中气不足了
2021-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扁平疣医院那家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87.html
在中医的理论中,脾脏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还负责将身体摄入的食物和水,转化为营养物质,以滋养机体的各个脏腑,维护身体的日常代谢。此外,中医还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可见它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脾虚是最为常见的脾脏健康问题,当它出现时,身体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总结一番。
1
舌头异常
体湿过重是导致脾虚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湿气过重的表现往往也是脾虚的征兆,当脾虚出现时,人的舌头边缘会出现明显地齿痕,覆盖在舌头表面的那一层淡白色的舌苔也会变黄、变厚。
2
消化道异常
当脾虚出现,人体的消化道会因此紊乱,常常或出现食欲不振、挑食偏食的问题;由于脾脏承担消化的任务,脾虚后还会造成的大便黏腻或便秘、大便干结等问题。
3
口水增多
如果你在睡觉时出现了口水增多的问题,这可能是脾虚造成的,因为《黄帝内经》有言:“脾主涎”,当脾气不足时,唾液无法正常被用于消化食物,在睡觉时会不自觉流出。
4
面色发黄
脾脏的功效有将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当脾虚出现时,营养无法正常输送,以供身体之需,脸色会因此变差,表现为枯黄。
5
精神迟钝
当人体出现脾虚的问题时,精神状态也会大受影响,会因此变得健忘迟钝,精神萎靡,头脑昏昏沉沉。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再深挖下去,那可是中气的事儿了!
中气不足的两种类型
01
中气虚弱
当您肚子胀吃的少,饭后肚子胀加重,大便稀而不成形,又同时伴有疲倦乏力、不想说话、面色萎黄、身体浮肿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你的中气虚弱了!
中气虚弱的关键点在于,除了脾虚的“腹胀吃的少,饭后加重,大便不成形”之外,还伴有特别明显的乏力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下你的舌苔,往往是不厚的,舌头也不红,但可能也会有明显的齿痕。
而中气虚弱往往是饮食失宜或者劳累过度,或者其它慢性问题消耗导致。因此,这类人群除了服药调理之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尤其忌讳暴食暴饮。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的便是中气!
02
中气下陷
如果你的腹泻便溏怎么调理都没有效果,那可能就需要考虑是否有中气下陷了。当一个人的中气虚弱没有调养好,就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人体本应该向上走的清阳之气下陷,引起反复发作的腹泻!
除此之外,中气下陷还会引起脏器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外阴脱垂、肛门脱垂等。这都是因为中气虚而升举无力导致的。中气下陷也会导致脾不能输布精微,而反下流膀胱,致使小便浑浊如米汤。当然,清阳之气不能上荣于脑,还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总结
中气者,也就是脾胃之气,而脾胃正是一身气血生化之源,我们身体的气都靠脾来提供。脾所生成的“气”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就在于固摄。在它的固摄作用下,我们的内脏才不会下垂,我们人体之精才不会败流。
一旦我们的脾出了毛病,使得气不足了,就可能会气虚,如果严重了,我们的身体就仿佛万丈高楼没了钢筋水泥,必然要塌陷下来!所以说,补益中气,升举清阳之气是养生的关键。
中气不足
则神形俱散
中气足
则精神百倍
提中气升清阳
请从现在开始
重建脾土之生机
后爱+,调理脾虚,提升中气!后爱成份
1、山药:补脾胃之气,养脾胃之阴,生津养肺
2、麦芽:消食和胃,行气健脾,助消化。
3、大枣:健脾养胃,补气养血。
4、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
5、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滞。
6、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
7、粳米:益脾胃,初烦渴,养胃阴。
8、橘皮:理气消食,健脾开胃。
9、淡豆豉:和胃消食,清热止痢。
10、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11、莱菔子:功善消食,行气消涨。
12、麦芽糖粉:健脾胃,润肺止咳,防止便秘。
全部是药食同源成份,非常安全
古经方黄芽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理中汤,经乾隆皇帝御医黄元御加减而成,是传承千年的名方。
黄芽汤含有四个成分:人参、干姜、甘草、茯苓。
(1)人参甘寒----“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
(2)干姜辛温----“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
(3)甘草甘平----甘草叫甘草,就是甘草是甜的,甜的东西养脾,所以甘草是补气药,它补脾气。甘草也补心气。
(4)茯苓甘平----是一种菌类,寄生在腐烂的松树根上,利水渗湿的功能,还有健脾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