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中医基础84中医病机学气的失常

2021-7-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鐧界櫆椋庢棭鏈熺殑娌荤枟鏂规硶 https://m-mip.39.net/pf/mipso_6464182.html

本期内容:

1.气虚

2.气滞

3.气逆

4.气陷

5.气闭或气脱

气的失常,包括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病理变化。

1.气虚

气虚,指气不足,无法正常推动各脏腑使之正常发挥自己的功能,从而出现脏腑功能低下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虚常见精神萎顿、倦怠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色苍白、舌淡、脉虚等症状。元气虚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早衰;宗气虚者,可见动则心悸、呼吸气短。不同脏腑的气虚病理表现各有特点,将在后面脏腑病机中讲述。

气虚的原因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的生成不足,或过度劳累、久病等使气损耗过多而致。

2.气滞

气滞,指气运行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气滞共同的特点是气滞部位都会有闷、胀、疼痛的表现。气滞于肺,肺气壅塞,可见胸闷、咳喘;肝郁气滞,可见情志不畅、胁肋或少腹胀痛;脾胃气滞,可见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等。

气滞则血行不利,津液输布不畅,故气滞久则引起血瘀、水液停滞,形成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阻滞气道,又会使气的运行更加不畅。

气滞的原因或由于情志影响气机运行;或食积、水湿、痰饮、瘀血等有形之邪的阻滞;或因形体结构改变使气道不通;或因气虚推动无力而滞者。

3.气逆

气逆,指气向上冲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逆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哮喘等。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肝气上逆,可见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甚则可导致血随气逆,或为咯血、吐血,乃至血壅清窍而致昏厥。气逆也见于经络,如冲脉、太阳经等。

气逆的原因或由于情志如怒则气上;或因内火盛而炎上太过;或因外寒束于上,或因积食阻于中,或因痰浊壅塞,正气为排斥邪气向上冲击;或因气虚上行不及而表现为上逆,如肺气虚可导致虚喘,胃气虚可导致朝食暮吐之虚性呕吐,正气极度衰弱的危重病人可出现频繁的轻微呃逆。实证的气逆气向上冲时表现得强劲有力,虚证的气逆气向上冲时表现得虚弱无力。

4.气陷

气陷,指人体气不能正常上行,停留在身体下部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陷分为“上气不足”和“中气下陷”两种情况。

“上气不足”,指气不能充足供应到身体上部,以致头目失养,可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症。

“中气下陷”,指气虚升举无力,某些内脏的位置下移,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变。

气陷的原因多为气虚,机体无法克服重力的影响;或机体长期受到向下的压力,如长期超额负重,长期恐惧或抑郁,寒邪深入脏腑等等。

5.气闭与气脱

气闭,指人体气闭于内,运行不畅,导致突然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气脱,指气大量亡失,导致身体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闭与气脱都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共同特点,但气闭属实证,气脱属虚证。气闭多见面赤或黑,牙关紧咬,身体僵直,双手紧握,脉弦有力或沉细但重按有力;气脱可见面色苍白、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虚大迟缓或微欲绝。

气闭或因冒触秽浊之气,浊邪阻塞上、中焦而致闭厥;或突然精神刺激,导致气壅塞一处而致气厥;或剧烈疼痛,神尽被痛所吸引,气也随神而聚于痛处,以致痛厥;或痰阻气道而致痰厥等等。气闭是因为气向外向上的运行通道突然严重阻塞,气血不能顺利流通脑部,导致意识丧失。气闭发生急骤,多可自行缓解,若闭后不能自行恢复,病人则死亡。

气脱或因长期气虚,又突遭外邪,不多之气消耗殆尽;或因慢性疾病,正气渐耗而衰竭;或因大出血、大汗、大泄,气随之而脱。气脱是因为气虚极,无力供应脑部,导致意识丧失。

气脱与亡阳、亡阴都是人体因虚极而导致机能严重衰竭,但亡阳是阳气突然大量脱失,当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寒象;而亡阴是阴液突然大量脱失,当见大汗而皮肤尚温、烦躁、脉数疾等热象;气脱则无明显寒象或热象,但见气虚不固及机能衰竭的表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jpg.com/hlcs/11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